比特币作为虚拟财产,在离婚案件中可纳入夫妻共同财产分割,但需结合法律定性、分割方式及司法实践综合判断。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27条,比特币属于网络虚拟财产,受法律保护。其归属需结合取得时间、资金来源及持有目的判定:
婚前个人财产:若比特币为婚前个人购买且未与婚后财产混同,通常视为个人财产;但婚后主动操作(如交易、挖矿)产生的增值收益,可能被认定为投资收益,归入共同财产。
婚后共同财产: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比特币,或用于家庭投资、经营的,默认属共同财产。若一方用个人财产置换,需证明资金独立性。
直接分割:双方协商一致时,可按比特币数量或比例分配,需配合钱包地址转移。
折价补偿:以市场价评估比特币价值,由一方支付另一方等值人民币。例如,按起诉日或协议日交易所均价计算,避免价格波动风险。
协议约定:通过离婚协议明确分割方案,如约定“比特币归一方所有,另一方获相应现金补偿”,并注明估值方法及支付期限。
价值评估:采用市场价格法(参考主流交易所实时价)、专业评估(委托第三方机构)或生产成本法(挖矿成本结合市场情况)。需注意,比特币价格波动大,需锁定特定时点价值。
举证责任:需证明对方持有比特币及具体数量。可通过银行流水(如交易所转账记录)、电子设备(钱包APP、私钥文档)、区块链浏览器查询地址资产,或申请法院调查令调取交易数据。隐匿财产可能面临少分或不分财产的法律后果。
典型案例:王某婚前购买比特币,婚后未操作,法院认定增值属自然增值,未分割;贺某与冯某案中,双方协议以人民币结算比特币价值,法院支持。
执行挑战:因比特币去中心化特性,强制执行需对方配合转移资产。若一方拒不配合,法院难以直接冻结或划扣,需通过折价补偿等方式实现。
合规风险:中国禁止比特币交易,但财产属性仍受保护。需避免涉及非法金融活动,如洗钱、传销等。
婚前协议:明确虚拟财产归属,避免混同。
证据留存:保存购买记录、资金流水、操作日志等,以备举证。
专业协助:涉及大额资产时,建议咨询律师或专业机构,制定合规分割方案。
|